程中,培养健康的人格、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1、构建了我校心理教育的基本模式。(1)心理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心理健康教育应为学生服务。心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各类学生主体不断发展的心理需要。(2)心理教育落实到外显的行为上。
f学生的意识、情感、意志必然反映到学习、活动、生活的行为上。把对学生的教育要求及时转化为行为训练的要求,并注意从行为角度评价学生心理素质的变化,促进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对学生的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进行教育,一方面以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班级生活的主要障碍为切入点,确定每个阶段的教育重点。为了使教师的行为符合心理教育的要求,学校对教师进行正确教育行为的训练。
(3)课堂教育是心理教育的主渠道。教师根据学生年龄发展的特点和不同学科教学的过程,有意识地在各科课堂教学中体现心理教育,加强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在教学中出现问题时,教师不流露失败、无奈的情绪,以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影响学生。(4)寓心理教育于活动中。学校开展多种专门性的心理教育活动,挖掘各类活动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尤其是要有意识地增加各类活动中的心理教育含量,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生动、活泼、交互,师生平等融合,重在心灵沟通和心理感悟。2、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心理教育讲座和宣传教育,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常识,自我调节控制情绪,学会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学会当遇到自己不能排除的心理问题时,能坦然寻求心理帮助。学生的心理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表现在下面四点:(1)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2)能与周围的人正常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乐于帮助别人,尊重别人;(3)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面对生活中的问题,适应环境;(4)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形成健全的人格。二年多来,学生参加各级各项竞赛近百人次获奖。3、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研究中出人才,出经验。经过二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学校涌现出一大批心理素质好、教学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成为学校办学育人的骨干力
f量。他们在构建学生心理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促进专业发展,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创造力。柯小华老师先后在《贵州教育》发表了题为《小学思想品德“活动体验”课教学目标的构建》、《浅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的论文;论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参加贵州省201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