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情况,营销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但是事实上,营销不仅仅是销售、广告、传播、促销等技术性的东西,而主要是企业的“生活方式”,是企业适应始终变动着的市场的一种生存方法论与生存技巧,这种生活方式的目的是确定企业的持续的竞争力与发展力,这种竞争力与发展力相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最重要的表现应该是产品的创新力与市场号召力。营销是为企业服务的,具体来说是为产品服务的,但是这种服
f务并不是在产品诞生之后的后续服务,而应该是超前服务,好的市场营销应该在产品投入生产之前就已基本策划成形,而不该是在产品出现后进行单纯的“包装”,因此没有好的产品做前提,再有力、再完善的营销也只会是虚有其表,最终成为徒劳。(二)关注细分市场,走出大众市场
如今已不是当初计划经济或吃“大锅饭”的时代,在即将步入小康社会的今天,随着消费者总体消费能力的显著提高和社会经济能力阶层的分化,其消费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尽管中国是一个大市场,但它已经被分化了。中国的一些大型企业,在取得巨大的规模经济效益的甜头后,很容易走向标准化、国民化之路,即向全国大批量大投入地销售标准化产品,忽视对沿海城市、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城市市场的继续挖掘和开发,而这些恰恰是能实现商品高附加值、高利润的市场。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应主动脱离标准化、大众化的枷锁,注重细分市场的开发,顺势拓展大众市场,我们应当有所意识,在细分市场上表现优秀的企业,往往之后在大众市场上也有不俗的成绩,而仅在大众市场上取得市场份额的企业,在细分市场上却常常捉襟见肘。
中国企业做细分市场需要解决好两个最核心的问题:一是新产品设计和开发,二是渠道建设。一方面做细分市场意味着满足特定人群或特定区域的差异性需求,因此不但要求企业对这种特定需求进行到位和准确的把握,而且要求企业具有较强的产品研发能力;另一方面,做细分市场也对企业传统的销售渠道提出挑战。事实已经证明,中国企业在运用和开发新兴销售渠道方面具有很大的障碍,在渠道建设方面,中国企业应该将新渠道的开发与对传统渠道的改造同时综合进行。一方面全面拓展传统渠道的宽度和包容性,另一方面全力防止出现恶性渠道冲突。(三)关注品牌建设,走出单纯的市场份额争夺战
菲利普科特勒说:营销不是利用价格将产品销售出去的游戏,而是用产品将价格销售出去的艺术。产品是企业为消费者创造的价值的载体,只有让消费者接受企业的订价,才能真正实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