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天津的城镇化水平超过70,最低的西藏仅为189。地区间城镇化发展速度也不同,19902000年十年间,上海、江苏、福建的增长幅度都超过了20个百分点,浙江、广东、海南、重庆的增长幅度在15~20个百分点之间。而中西部地区的增长不足10。3城镇化水平低。我国的户籍制度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限制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低。城镇化水平低于非农产值比重,2005年,我国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876,而城镇化水平为43,二者相差446个百分点。从非农产业就业的比重考察,2005年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为539,城镇化水平低于非农就业比重近11个百分点。从人均GDP的角度看,世界上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在人均GDP接近l000美元水平时,同期的城市化率都在50以上,我国2002年GDP为102398亿元人民币,以美元计算人均GDP达到l000美元,而2002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只有391。人口学把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他们所说的城市化就是人口的城市化,指的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或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中国的人口绝大多数是农民,目前我国城镇人口在36左右,因此加快我国人口城市化的步伐对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农村经济的增长有着很重要的战略意义。十几年来,城市农民工、外来工、流动人口已经逐渐成为城市生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群体,城市中的众多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中的众多制造业、服务业工作是由这个群体完成的。虽然他们在城市中并不居于核心地位,客观地说他们只是城市中的边缘群体;但是,毋庸置疑,城市农民工、流动人口的问题,意义却极为重大。它涉及未来中国社会能否持续发展、经济能否持续增长和社会能否长治久安的基本问题。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化是人类进步必然要经过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结构变革中的一个重要线索,经过了城市化,标志着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只有经过城市化的洗礼之后,人类才能迈向更为辉煌的时代。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