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形成的具有类
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征的物种类群主要从外貌形态上划分。
四、★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
(一)
、光
1、生物与光
(1)光的性质:1504000
m,可见光380760
m。
(2)光质的变化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①空间变化规律:短波光随纬度增加而减少,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②时间变化规律:冬季长波光增加,夏季短波光增加;一天之内中午短波光较多,早晚长波光较多
(3)光照强度的变化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A光照强度的变化
a光照强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弱。
b光照强度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加。
c山的坡向和坡度:如温带区,光强:南坡平地北坡。
d一年中,夏季最大,冬季最小,一天中,中午最大,早晚最小。
e生态系统内部也不同。
B光照强度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的作用
a影响植物细胞增长和重量;
fb促进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器官的生长发育速度,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
黄化现象是光与形态建成最极端的例子,黄化是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
C光强度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a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当处的光强度为光补偿点;当光照强度达到
一定水平后,光合产物不再增加或增加很少,该处的光强度即为光饱和点
b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水生植物在水中的分布与光照强度有关,出现藻类分层现象。
c对陆生生物:对不同光照强度适应产生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阴性植物
D光强度变化对动物的影响:对动物行为的影响:昼行性动物、夜行性动物、广光性动物:
(4)日照长度与光周期现象
植物对自然界昼夜长短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光周期现象。
植物的光周期现象: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间性植物
哺乳动物可区分为长日照动物和短日照动物
(二)
、温度
(1)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
每一种酶的活性都有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相应形成生物的“三基点”
。
有效积温:对植物生长发育起有效作用的高出的温度值为有效温度,生育时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
有效积温法则: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各个发育阶段所
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2)极端温度的影响及生物的适应
1)低温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
a.低温对生物的影响:温度低于一定的数值,生物便会受害冷害、霜害、冻害
冷害:喜温植物在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受害或死亡。
冻害:冰点以下的低温使生物体(细胞内和细胞间)形成冰结晶而造成的伤害。形成原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