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2了解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及导电条件。3正确书写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看微观动画和分析,培养学生通过现象认识物质本质的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离、电解质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难点: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离子反应
教学过程
问题设疑]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为什么?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NaCl溶液、蔗糖溶液,熔融NaCl,酒精溶液,Cu。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能导电的是:盐酸,NaOH溶液,石墨、NaCl溶液、熔融NaCl、Cu。
f不能导电的是:氯化钠固体、蔗糖溶液、酒精溶液。石墨、Cu导电是由于有自由移动的电子。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熔融NaCl导电是由于有自由移动的离子。NaCl固体、蔗糖溶液、酒精溶液不能导电是由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引述师:上面的知识点大家都掌握得不错。再看两个小问题。问题一:初中对化合物进行了怎样分类分类依据是什么分为酸、碱、盐和氧化物分类依据是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不同。问题二:根据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可以把化合物进行怎样分类根据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可以把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引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ppt播放: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导电的原因: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如:NH3、CO2、蔗糖、酒精等。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在水溶液中、熔融状态2、化合物注意:(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2)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转变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的化合物。练习与思考: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f①金属铜能够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②氯化钠固体不导电,所以氯化钠不是电解质。③K2SO4溶液能导电,所以K2SO4溶液是电解质。④BaSO4难溶于水,但BaSO4是电解质。⑤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NH3不是电解质,而是非电解质。学生听看问题,思考问题;某某学生回答。(启发学生从概念中发现问题)2、下列物质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哪些能导电?(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了解所学习的概念。)①金属铜②固态NaCl③O2④H2SO4⑤碳棒⑥酒精水溶液⑦KOH水溶液⑧熔融状态的K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