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总体已经处于供过于求,价格下滑。2003年生产过剩的现象已经开始出现,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在加入WTO后进一步开放,国际汽车生产厂商将会进一步在中国增产扩产,生产过剩的现象应该会继续长时间存在。由于生产过剩和汽车市场的开放,生产商必然会降价促销以维持市场份额。从2003年起,国内汽车生产商已经开始逐步降价。
f第二,新车型推出速度快,车型生命周期缩短。生产商为了迎合消费者多样的需求,开始不断推出新型的车型。近年来,市场上每年上市的新车型都有几十款,新车型多了,各种车型之间的替代作用非常明显,在国际市场上,一款车型的生命周期是5到8年左右,而在中国,只有6个多月的生命周期,车型的复杂多样,导致生产厂商竞争难度的进一步加剧。第三,互连网的发展,使消费者了解到汽车的信息更加迅速和准确。过去,由于生产厂家的巨额年广告费影响了不少全国媒体、地方媒体的说话态度,同时由于严格的新闻公关流程,危机处理程序使得部分媒体报道失真,造成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处于劣势地位。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不像新闻媒体那样容易控制信息的流向,消费者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得广泛而全面的信息,对以传统媒体为基础的汽车销售系统来说是巨大的生存危机,有利于规范汽车市场信息传播的正确性。第四,汽车消费的个性化特征明显,消费者购车行为越来越理性。现阶段消费者买车对品牌、价格、性能和服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价格战,广告战已经不能发挥主要作用了。消费者在购车中不仅挑选喜欢的车款,还挑便利和优质的服务,对于汽车分销渠道成员而言,加强自身建设成为最紧要的任务。(2)消费者依然处于弱势地位。然而尽管如此,消费者的弱势地位依然没有根本改变,因为从客观上来讲,我国汽车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不讲诚信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原因,这与整体的汽车消费环境有关。消费者的弱势地位表现在:第一,经销商和厂家在产品、定价、渠道、服务甚至宣传渠道方面形成了相对的垄断。36第二,消费者缺乏汽车专业知识,加上市场上信息的不对称,容易受到厂家通过传媒的误导。第三,我国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还比较弱,消费者很少去追索自己的合法权益,使得生产厂家轻易避开法律和舆论的监督。第四,生产厂家和经销商没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理念和服务理念。因此即使售前很重视消费者,售后消费者依然是弱势地位。442市场结构性供给不足随着中国汽车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和中国汽车生产能力的提高,汽车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