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庭中的年轻成员感到力不从心。第二,在计划生育政策下形成的独生子女趋势使我国家庭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家庭中的一对年轻夫妇面对上有两对老人下有一个孩子的即所谓“421”的现象将会普遍存在将来甚至会出现“8421”的现象。目前,我国户均规模316人,较改革开放之初的461人下降了315。这就意味着一个家庭需要赡养照顾的老人相对增多照顾老人的家庭成员相对减少。这种家庭成员构成态势将会使照料老人成为其他家庭成员的沉重负担。
f第三,空巢家庭和失能半失能老人增加,老年人照料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而我国城乡老年人失能、半失能率达到196,其中城市为146,农村已超过20,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数量还将持续增长,照料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但是,由于现代社会竞争的激烈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中青年一代正面临着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无暇也无力照护失能、半失能老年人。
二、机构养老方式
机构养老即以社会机构为养老地,依靠国家资助、亲人资助或老年人自助、由养老机构提供养老照料职能的养老模式。养老院等机构是一个缩小的社会和扩大的家庭,老人可以在这里享受生活照顾、饮食调理、精神慰藉、康复护理等服务。生活照顾有护理员,饮食调理有营养师和厨师;相对于空巢的居住方式,这里有交流对象,可以摆脱孤独、寂寞的困扰;身体不适有医护人员,其中部分机构还包含了医疗康复护理和临终关怀的功能。目前的养老机构主要有养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老年护理院、敬老院等,这些养老机构具有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特征,为老年人提供高水准生活照顾和健康护理。在我国,这种养老方式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机构养老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也不是最好的选择,
f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机构养老对于解决我国的养老问题也只是杯水车薪:一是机构养老与中国传统观念相背离很多老人不能接受,中国特殊文化传统造就的老年人“家舍难离”的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消除的。
二是我国现有的养老机构的数量和规模远远不能满足当前老龄人口的需要。
尽管我国养老机构提供的床位数量在逐年增加但仍满足不了我国老年人的客观需求。一般而言在发达国家中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为70张左右。全国167亿60岁以上的老年人,按国际通行每千人50张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