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量袭用了男、女、天、地、日、月、阴、阳、母、子、花、果等造型语汇,这些源于民间剪纸的隐喻符号,承袭了民间诞生、恋爱、交合、生育、死亡、生命等原来的内涵,但这仅仅是一种传统的认知表象和造型意识,吕胜中借助“生育”最终是为了指向生命。程式化的传统观念伴随着吕胜中生命意识的觉醒,最终实观了民间传统的现代蜕变。程式化绝不等于公式化,我们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前者是民间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代表了一个时期人们生命存在的文化状态和文明程度。后者则是毫无个人感受和理解,一味拘谨摹仿重复前人的人云亦云的游戏。图16中程式化的脸谱造型,既有传统意味,又不泛现代气息。2秩序化秩序化不是人主观臆造出来的,它是自然秩序的主观反映。自然界的日出日落,花开花谢,生老病死无不体现出一种生命的秩序感。艺术秩序是将直观所得的事物的结构规律,经过知觉认可,按照理性的组织规律在形式结构上形成的视觉条理。秩序是装饰艺术形式法则的根本,是比例与平衡的基础,也是反复和韵律的来源。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讲,装饰美就是秩序的美。装饰艺术的形式法则实际上是一种秩序化的法则。变化与统一是形式美秩序法则的总则。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是由总法则“变化与统一”派生出来的。“变化与统一”贯穿于“对
4
f称”“均衡”“调和”“对比”“节奏”“韵律”等形式美的基本法则之中。程式化和、、、、、秩序化二者是互相联系和制约的。程式化内含秩序化的因素。秩序化控制着程式化的实现;程式化和程序化的综合结果,使装饰艺术获得独到的装饰效果和审美价值。图17中猎人的服饰及道具变化中有统一,极具秩序的美。
2.装饰的功利特征
人类制造第一件工具不但标志着人类的“诞生”,而且昭示着原始“艺术”发生的起点和开端。大量的历史考古发现表明,人类用石器制造出具有对称和造型美感的石球、石斧等工具,首先是为了实用,而不是审美。即使像原始洞窟壁画所画的那些野羊、野牛之类,也并不是借此画饼充饥,而是为了某种特殊的神秘的巫术宗教活动的需要,与原始的生殖崇拜、图腾崇拜和原始巫术活动密切相关。这是因为人类主体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是和人的生命结构的发展层次相一致的。美国现代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等级,它们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相属关系、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马斯洛认为,人类只有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才能向高层次需要发展。他说:“高级需要是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