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建设淮安区白马湖中心小学何红亮23号
2017年2月,有幸随培训班来到北京,聆听了专家关于课程建设的报告,走进了北京的几所名校,感受了各校在课程建设上取得的成绩,我受益匪浅,给了我深深的震撼。我所在的学校身处农村,规模较小,师生百十人,深感课程建设无从入手。现就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状况进行了以下思考:一、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一)、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读书学习是获得个人实际利益的敲门砖,学生到学校就是为了读书、学习、考大学,除了读国家课程的教科书、学书本知识,其它一切都认为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这种教育价值观以考试为中轴来组织教育活动,所有的学习内容以考试内容是否涉及为取舍标准,以能够高分通过考试为最高的教育追求。因此分数也就成为衡量教师能力和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或唯一)指标。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所带来的恰恰是与这种传统教育价值观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要求彻底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真正实现由“科举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跨越。但就在这样一种状况下推行校本课程,其阻力之大、任务之艰巨,也是可想而知的。(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对教师提出了从未有过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它对教师的要求不再是过去的熟悉和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积累教学经验、完善教学艺术、揣摩考试动向等,而是要求教师从教育观念到知识结构、从工作方式到教学行为、教师角色都发生根本的质的变化与飞跃。但从当前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来看却不容乐观。首先,农村小学教师大部分为民转公教师,且学历参差不齐,年龄偏高,缺乏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意识,他们基本上不关心他所教的学科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不关心学校以外还有哪些教育教学资源,只是对教科书内容,尤其是对可能要考试的内容越来越熟悉,不用继续学习,有的甚至不用备课,都可以安然无事,缺乏继续教育的愿望和动力。其次,缺乏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理论与技能。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都是执行指令,是课程的消费者或者说是使用者,因而缺乏相应的课程知识与课程能力。即使部分学校开发
f了校本课程,也不过是聘请有关专家或组织部分骨干教师“攻关”而成,绝大多数教师并没有真正参与进去,因此绝大多数教师的课程素养是相当匮乏的。最后,缺乏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时间。当前农村小学教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