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1:
“你叫什么名字?怎么进来的?”近日,江苏宿迁的机关作风建设会议上播放了一组暗访视频,一名上班时间玩电脑游戏的机关工作人员对暗访者如此厉声质问。
观点:“暗访”之后还需制度跟进
两句质问,再次以让人震惊的方式,暴露出一系列老问题。干部对监督的不适应,显示其“病”得不轻;一些干部对自身“庸”、“懒”、“散”等毛病不仅没有清醒认识,反而习以为常。同时,也可以想见一个无法坦然面对暗访人员询问的干部,在具体工作中会如何服务群众、接受监督。
暗访只是治标之策,不能单边突进。暗访“成果”需要严厉的罚则配套跟进,曝光之后,要根据相关规定启动问责,依法严惩,绝不姑息。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干部监管的制度化建设,强化退出机制,让公务员不想慵懒、不能散漫、不敢贪腐。
新闻背景2: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市政府直属机关工作人员实名信息在互联网上予以公开,可以查到姓名、学历、职位岗位类别、职位(岗位)级别等7个类别的信息。
观点:实名公开脱下“某某”马甲
实名信息公开的举措,无疑给群众监督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一是撕开了“隐形”的面纱,有时候遇上“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群众往往只能吃哑巴亏,不知道对方姓甚名谁,投诉无名。二是脱下了“某某”的马甲,投诉后,通报“张某”、“李某”被处理,“某某”的马甲正为护短,难以起到警示的效果。三是可以避免以往出问题推给“临时工”、开除人草草了事的“替罪”现象,让“临时工”不再是逃脱责任的“壁虎尾巴”。
可以说,这一举措能进一步提高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管理的透明度,强化监督约束机制,值得借鉴。
新闻背景3:
陕西咸阳日前决定回购两座大桥,自5月1日起供市民免费通行。其中渭城桥1993年引进外资建设,原收费期限至2018年;秦都桥采用基础设施特许权方式进行投资建设经营,期限25年。
f观点:“回购”路桥是正确方向
公路收费屡起争议,有多方原因:一是经营权卖给了企业;二是公路建设仍需收费筹资或还贷;三是工作人员安置困难。这些因素并非无法解决。许多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取消收费,咸阳市回购两座大桥,都证明了这一点。在各地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情况下,这实际上是一个意识和决心的问题。
公路公路,“公”字当头,是最典型的公共品之一。一段时间之所以采用“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模式,也是因为公路交通发展滞后,而政府当时的财力确实有限,是为权宜之计。现在,政府财力日益充盈,理应恢复公路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