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营战略所研究的问题是决定企业的长期目的和目标,并通过经营活动和分配资源来实现的。其主要著作有:钱德勒1962年的《战略与结构》、安德鲁斯1971年的《经营战略论》等;其三是以迈克波特为代表的竞争战略学派,其基本观点为企业经营战略的关键是确定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为确定其竞争优势一般采取三种基本竞争战略类型: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迈克波特的主要著作有1980年的《竞争战略》、1985年的《竞争优势》、1990年的《国家竞争优势》;其四是以普拉哈拉德、哈麦尔为代表的核心能力战略学派,其研究指出核心能力是指企业长期积累而成的一种独特能力,可实现高于竞争对手的价值,具有进入多种市场的潜力,是长期利润的源泉。当然有些人把战略联盟、学习型组织等也作为战略管理理论的新发展。普拉哈拉德、哈麦尔两人的主要著作有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公司核心能力》,1994年出版的《竞争未来》等。
(三)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历程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间经历了繁荣、衰落和重振的阶段,逐渐成为企业管理学中的重要名词和重要的研究方向。20世纪初,企业管理的重点是偏差控制与复杂管理,管理的形式是预算控制;50年代,管理的重点是预测与复杂性管理,管理的形式是长期计划;在60年代,管理的重点是战略推进与能力变革,管理的形式是战略计划;70年代中期起,管理的重点转向战略的突变与适时反应,管理的形式也转向了战略管理。西方学者对于战略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代表作是美国彼得F德鲁克的《管理实践》,该书在战术性决策和战
f略性决策之间作了区分,书中将战略性的决策定义为“为企业目标及其实现方法所进行的所有的决策”。60年代,由于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比较简单,竞争不激烈,经济处于自然增长阶段,企业的经营活动主要集中在提高生产效率,不重视企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但一些管理学专家已经开始了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认为战略、环境、组织之间必须相互适应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即研究战略与环境的关系;将战略内容区分为制定与实施两大部分,并提出了SWOT分析法,认为战略应自上而下由高层领导构思设计推行,即研究战略的设计制定过程;把战略区分为公司级战略和经营级战略,即研究战略的实施过程。70年代,企业经营环境剧烈动荡,对企业的长期目标的管理成为重点,因此形成了战略管理的热潮。此时的著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