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集中体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规范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法。其特征:(1)(2)(3)内容上规定国家的根本问题;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为严格。
2、选举制度基本原则: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原则;秘密投票原则;有物质和法律上保障选民的选举权利;代表对选民和原选举单位负责,并接受监督。3、公民的基本权利(1)平等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公民平等享
f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不得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2)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政治六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3)宗教信仰自由:可以信教,也可以不信教自由;可以信此教,也可以信彼教自由;可以过去不信教现在信教自由,也可以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自由(4)人身自由:公民人身自由,不受非法拘禁、逮捕;(狭义)此外还具有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讯自由和通讯秘密不受侵犯(5)社会经济权利:劳动者劳动权、休息权、物质帮助权(6)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7)特定人的权利:(8)监督权利: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控告权、申诉权以及获得国家赔偿的权利。4、国家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领导下的一府两院制。三、刑法学主要知识点:
f1、刑法三大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刑责相适宜原则。2、刑法的效力范围空间效力:属地管辖权、属人管辖权、保护管辖权、普遍性管辖权。时间效力:从旧兼从轻原则。3、犯罪及其特征:犯罪是指违反刑法具有社会危害性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1)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2)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3)行为应受刑罚处罚。4、犯罪构成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所应当具备的一切主客观要件的总和。包括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1)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与犯罪对象区别。(2)犯罪客观方面是指刑罚规定的犯罪行为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客观事实。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和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3)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应负刑事责任
f的自然人和法人。有特殊主体和一般主体区别。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已满14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