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分析
1.首先,中国拥有巨大的汽车市场,而且最重要的是,这是个多元化、多层级的消费市场。巨大的市场使新能源汽车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是人口大国,总人口约14亿,是一个很大的消费市场。虽然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很大,但是就东部而言,汽车市场发展广阔。由于近几年家用轿车的数量是明显增加,所以面临的问题是交通堵塞。同时作为发达的城市,其工业化进程非常快,环境污染相对严重,因此节能减排迫在眉睫。从人口因素来讲,东部地区发展新能源汽车具有可行性。2.其次,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上已经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并且取得了技术上的局部创新和领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说,中国车企投资研发新能源汽车的热情很高,它们资金相对宽裕,有能力加大相关技术投入;而且,在传统汽车技术中,中国车企沉淀的资产相对较少,因此技术转换成本较低。在新能源汽车上,中国拥有全球领先的电池技术,我国采用磷酸铁锂技术开发的电池,取得技术突破,不仅安全性高、寿命长,而且成本低。中国的电池生产规模也很大,目前约有三百个电池厂在生产各种类型的锂离子电池。3.第三是中国拥有丰富的资源优势。电动汽车所需要的最重要资源便是金属锂和稀土。中国的锂资源占全球含量的30以上。即便是电动车大规模生产,中国仍然可以在锂资源上保持自给自足,不需要依赖进口。
(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劣势分析
1.技术水平制约。我国企业至少要掌握新能源汽车车载新能源系统、驱动系统及控制系统其中一项核心技术,才能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虽然我国汽车企业现在也着手发明新能源需要的相关技术,但是道路非常坎坷,在合资企业中,外方难以接受转让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强制要求,合资企业把新能源技术带到国内的态度一直不是很积极,即便已经在国内生产,但也相当于整车进口,其价格很高。2.清洁新能源大规模供应体系没有建立起来。按照科学的划分,交通能源转型有3个阶段:找到可以大规模提供的新能源;实现新能源的大规模供应;通过新能源汽车的量产有效利用新能源。单纯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实现突破,甚至成功进行示范运行,并不能解决能源供应问题。如果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战略规划不能够建立在清洁新能源大规模供应的基础上,即使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也许会领先,但主流产品会没有竞争力,从而将置身于危险的境地。问题是,目前中国大规模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