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通过互联网去传播心理学,就能获得如此大的影响力,这让老黄兴奋不已。“作为心理学创业者,我们要做的不是比别人更快爬上树去摘果子,而是要先去培育它,和树一起成
f长。当果子成熟时,它足够分给每个采摘的人。”线下延伸为传统企业提供心理服务2009年,正是SNS等社交平台兴起的时候。老黄在尝试了互联网与心理学的结合后,继续探索自己的道路。这时,他的道路分成了两个岔口。这一年里,他一边继续创业,尝试从线上转到线下,为传统企业提供系统的心理学服务;另一边也尝试利用新媒体来传播心理学。当时,老黄与另外两位心理学博士一起创办了EAP公司博曼心理,专门为大型企业提供员工心理帮助服务。但是,老黄很快就发现在传统领域创业,心理学专业的人并没有专业尊严。“很多时候是买方市场,是出钱的人说了算。”老黄说,心理学人在这种状况下没办法坚持自己的专业立场,有时候为了业务,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专业要求。这种现状令老黄心有不安,作为一个心理学人,在市场上无法获得专业尊严,如何改变这种尴尬局面成了老黄的心病。“我想改变这种状况,让更多人受益于心理学,也让我们从事心理研究的人过上体面的生活。”同年,老黄开始在微博上“捣鼓”。他在微博上创建了一个叫“实用心理学”的账号,将自己学过的东西整理出来。“心理学有很多内容可以写,但要知道别人的需求。”这个账号也很快火了,“每天保持约3000个粉丝的增长。”这在微博刚兴起的2009年来说,是个很不错的成绩。每发一条内容,就可以得到上万条转发、成千条评论,这让老黄马上有了满足感。抱
f着让心理学人都能有专业尊严,也希望有更多人了解心理学的初衷,老黄踏上了第三次创业之旅。他离开了博曼,也将微博账号交给朋友运营,决定开始做“壹心理”。创建平台打破心理学的认知瓶颈老黄在传统领域中无法找到心理学人的专业尊严,于是决定创建一个线上平台,壹心理就这样诞生了。“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将心理学、专业人士和大众连接在一起”,时值2011年,国内将心理学与互联网结合起来的创业项目尚不多。在老黄看来,国内心理学市场还处于“大需求,小市场”的状态。据了解,我国各种精神和心理障碍的患者多达1600多万,15亿青少年中受情绪和压力困扰的就有3000万人。每年自杀死亡的人数多达287万人,还有200万人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达3000万,仅有10得到治疗,而15的抑郁症患者有自杀倾向。从这些数据来看,大众对心理学需求很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