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和忧思2赏析本诗情景交融等手法的运用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全诗
2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赏析本诗情景交融的手法学习难点: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
3教学用具
ppt课件
4标签
语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杜甫成都草堂郭沫若题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导入。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诵读提示: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轻重、揣摩情感(可在原诗上进行标注)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f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2、请用一个词语概括读完这首诗后的感受。_______________
明确:孤独、沉郁、悲凉
三、再读诗歌,品味鉴赏:
全诗中最触动你的是哪一联?试加以赏析(注意意象、手法、情感)
明确:
1、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2、颔联:颔联写了萧萧而下的“无边落木(落叶)”、滚滚东流的“不尽长江”两种景物,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
3、颈联: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4、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艰难”不仅只诗人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生命困顿、命运多舛;还指国势危艰。这位忧愤深广的老诗人无论自己处境如何始终关注天下苍生。
四、三读诗歌,巩固提升:
发挥想象,用一段文字描述表现此诗中作者营造的意境。(提示:环境如何?作者怎样?)
明确:在苍茫的天地之间,秋风猛烈地吹向一个登上高处的孤苦老人,两岸的猿似乎要将诗人郁积在心头的悲凉之情全部啼啸出来,急风中的飞鸟低徊寻找着落脚点,这又多么像流浪他乡的诗人的化身啊!此时诗人郁积在心头的悲苦又像这落叶和江水一般,难排不尽,驱赶不绝!而诗人为何如此悲苦?因为国难家愁,因为诗人对国家、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五、课堂小结:
古往今来,诗人层出不穷;然而像杜甫这样活得沉重而沉痛的少之又少。面对艰难苦恨、穷困潦倒,试问,谁人不想抖落负重,轻松度日?
f然而,归隐山林,享受田园已被五柳先生占了先;天马行空,游仙慕道又被太白抢了座。既然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