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或任务,侧重反映教师教学的外在的显性结果,忽视超出教师工作职责要求之外、教师对学生可能产生长期潜在影响的诸多关系绩效内容,如教师自愿表现出的工作主动性、热情度和奉献精神等,也忽视影响教学的复杂的背景因素等。对高校教师的科研评价主要以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和承担课题情况为评价标准,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都采用相同的评价制度。
3、评价方式单一,重视量化评价,轻视质性评价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高校教师的教学评价和科研评价多采用终结性的量化评价方式,单一的量化评价很难真实准确的反映高校教师丰富的工作内容。很多高校以教学督导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几次课堂听讲还有学生的评教为主要的具体评价形式,其实两种形式选择的人群比较单一化,并且很不具有权威性,这都严重影响教师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这两类形式还有一个缺点是评价指标容易忽视教师教育教学中有价值的客观信息和他们深层次的需求与想法,有些死板和僵化。另外对于高校教师来讲,科研压力很大,占据了大多数的时间,对于教学工作的准备和思考的时间则会大大缩水,但是不同类型的教师侧重的方向不同,有的教师擅长教学,有的教师可能更加重视学术研究,所以统一的评价体系也对教师的发展不利。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和评价方式的单一化不仅不能够有效的起到促进和激励教师的作用,反而会限制他们的发展,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课堂质量。
4、评价人员群体单一化且专业化欠缺
现行的高校教师评价中,评价人员主要由学院或大学的直接领导、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教学督导人员以及学生构成。学校领导和管理人言往往凭借他们的权力或者资历对教师评价,而不一定具备评价需要的专门素质,评价人员容易凭借主观的影响和个人的感受,个人的教学经验和资历进行评价,从较为单一的视角,获得相对片面和表面的信息对教师进行评价,无疑会影响教师评价的科学性。学生评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是学生大多不能理性的对教师进行评价,极具随意性,作为学生的角度,容易根据老师上课的风格,严厉程度和布置作业等方面对老师下定论,学生在收集信息的时更加关注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因素,缺乏专业化的评价视角和理性的评价思维。评价人员的群体取向单一化并且缺乏专业素养都对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产生比较负面的影响。
5、评价的反馈机制缺乏,高校教师本身参与度低
在我国高校教师评价的实践中,教师一般处于被动的地位且本身的参与度很低。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教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