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能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种价值判断无论是在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都对高校教师本身,高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校乃至社会产生深远而直接的影响。高校教师评价是高校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与追求,对学校的整体发展以及大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具有导向作用。
高校教师评价涵盖的范围广泛,涉及高校教师招聘、任用、考核、晋升、奖励以及收入分配等与教师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整个工作过程。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就是不断地帮助教师显示出其潜在的创造能力并给予相应回报的机制,是一个显示和反馈的机制,当然也是教师与学校共同创造更高学术声誉的过程。
二、高校教师评价的问题及缺陷
科学的教师评价模式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现阶段我国各高等学校的教师评价不仅难以起到科学鉴定业绩,有效激励工作的作用,而且有时还会人为地造成高校教师人际关系紧张。现行的高校教师评价模式,无论是其评价内容或评价方法,还是评价的组织机制,都存在着问题。
1、评价观念的偏差,轻视教师的主体地位和真实需求
这里的偏差首先反映在评价中对于教师价值的认识上,过于强化教师的工具价值而漠视教师的主体价值。在评价中隐含的观念为学校的发展与教师直接相关,教师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益效率的工具与手段。这种评价观只看到教师在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方面的“工具性”,忽略了教师的真实人性,忽视教师尊严的获得、个性的张扬以及主体价值的实现等,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行政管理主义的色彩;其次表现在对高校教师评价功能的认识上,将教师评价仅仅视为对教师的管理环节和手段。评价关注的是管理职能的实现、高校工作目标的实现和对高校教师的规范约束作用,重奖惩而轻视评价促进教师个体持续成长与发展的功能,忽视了对教师专业发展动机和需求的激励与引导;还表现在对教师劳动的本质和特点的认识上。对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劳动过程的共性与个性、劳动结果的迟效性与不易测定性等特征缺乏把握和理解。
2、评价内容狭窄,忽视多方面内容的综合协调
完整的教师教学评价包括绩效评价、能力评价、态度评价和潜能评价等方面,实际上现在的教学评价仅仅以教师教学的绩效,尤其是以课堂教学技能与效果、教学工作量为主要内容。评价内容只涵盖了任务绩效范畴即高校教师的职责范围规定应完成的工作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