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显示2015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10,比2014年的5477提高133个百分点,近20年来我国城镇化率为不断上升趋势。但我国的城镇化率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80,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60。2014年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为1996808元,同比增长80,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为838257元,同比增长120。尽管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有很大的提升,但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为其238倍,农村人口的消费水平远低于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
12我国物流发展现状。201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为2135万亿元,如表1所示,工业品物流总额是社会物流总额的主要推动力,占全社会物流总额的9222,近年来电商和快递业迅猛发展,加速了单位与居民物流总额的增长,增长幅度为329。2014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06万亿元,物流成本依旧较高。农产品物流总额和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同比分别增长41和141。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增长迅速,很大原因是物流的“最后一公里”得到改善,从而推进了快递等物流业的发展。
13农村物流现状。2014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全国农村公路(含县道、乡道、村道)里程38816万公里,比2013年末增加968万公里,其中村道22245万公里,增加771万公里。全国有9998的乡(镇)已通公路,正在接近“村村通”的目标。尽管国家在不断加大对农村物流的物流园区建设以及物流网络建设的力度,但农村的物流网点辐射面小,物流成本高。我国物流设施设备效果依旧落后,冷链运输技术严重缺乏,农产品作为农村进城的重要客体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坏率高。2015年,肉类、果蔬、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34、22、41,冷藏运输率分别为57、35、69,与发达国家80的冷链流通率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2新型城镇化与农村物流的相互关系
21新型城镇化对农村物流的推动作用。2014年国务院公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推进了城镇化的步伐,同时也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型城镇化对农村物流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1)新型城镇化有利于提高农村公共物流服务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使城镇化地区对市区常住人口更有吸引力,能够较好地解决物流发展中人口居住密度小和物流分散的问题;(2)新型城镇化为物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有助于促进农村物流更加专业化和细分化,完善农产品、农资、日常用品的流通体系,响应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尤其是带动冷链物流和农产品物流发展;(3)新型城镇化是物流业的保障,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