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思想史笔记思想史:真正构成思想史对象或素材的不是人类的一切思想和情感,而是那些以理论形态以及叫系统化呈现的学说和思想。
社会思想:就是人们对于实际存在的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的反映,是人们对社会结构模式和社会运行模式的认识或设想所形成的观念和理论。
社会思想史:是以社会组织与社会制度作为研究和认识对象的思想理论发展史。他从整体上、结构上、组织与制度上去考察社会,从历史和发展的方面去把握人类社会和人类的社会生活,并使这种考察从一般的经验层次提升到论与学说的抽象层次。
中国社会思想史:应是在中国这个地域范围内土生土长的思想文化、生活方式、生存规则、政治模式、经济状态经过了整合,有一定存在能力和一定群众基础,并顺应人民和自然的需求,自然而然地进行进一步的同化和异化的过程,便是中国社会思想史。
一、商人的社会政治意识1“余一人”的专制王权意识:王权专制意识,须听从王命,
动用刑罚,对臣民拥有杀生大权,但是商王对国家也负有责任。后世影响:构成中国传统政治思维的基本理念之一。
f2敬德与重民思想的萌芽:“德”已经包含了政治与道德的内涵,重民思想的萌芽。后世影响:成为西周京德保民思想的渊源。
二、西周的宗法社会与宗法文化1宗法社会:“宗”是指宗族,“法”是指规则,规范。“宗
法”是宗族内部的规范体系,所奉宗主的继替规则。2宗法文化:“亲亲”“尊尊”,是一种孝道,是宗族共同体
凝聚的需求,巩固宗法秩序的功能。后世影响:政权的巩固,社会的安定,宗法意思浸入中华文化血
脉之中,确立了中国社会基本性质。
三、周公的社会思想(儒家思想主要渊源)1天命观:“惟命不于常”,周公的天命观与传统天命观有区
别,上天的意志、命令是可以改变的,不会永远无条件垂青于一朝一姓,承天受命于人间行为联系起来,不是上天转移天命,而是自己失德失去上天的眷顾。上天的意志与人间行为的道德相关,道德伦理内涵。后世影响:是孔孟天命观,宋明理学天理观之滥觞。
2敬德保民:“德”在周公思想体系中占有中心地位。1)敬德:“德”是个人的德行,政治上的德政。“慎罚,保民”2)慎罚:敬德思想一大主题
合义合宜,避免滥用刑法罪小不做反省,不可不杀,罪大而悔改,可予以饶恕用刑之道在于使民心悦诚服
f判决过程要真慎之又慎3)保民:与政权长治久安密切相关。特色:强调对人民疾苦的关怀与对老弱孤幼的保护。后世影响:如家仁学发展,成为中华民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