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居民收入水平。所以,规定了一系列的税收政策,包括减免税收政策和税前扣除标准等。我国地域广阔,发展条件不同,各个地区的优惠政策也有很大的差异,通过选择取得收入来源地区也可以收到很好的减税效果。同时,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更具有时效性,有的条款甚至只有一年的有效时间,但优惠程度很诱人。纳税人可以充分关注政策的即时变化,及时调整税收筹划方案,尽可能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减少应纳税额。但此方法局限性也比较强,受多重政策的限制和综合影响。纳税人通常需要在成本和节税利益之间做出取舍。
(四)延迟纳税义务的发生,争取货币时间价值
为了方便纳税人缴纳税款,个人所得税规定了纳税期限,允许纳税人在规定时间内任意选择时机缴纳税款。纳税期的递延,有利于纳税人的资金周转,节省利息支出,可以在不减少纳税总量的情况下获得货币的时间价值。
三、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运用
(一)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筹划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担任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
3
f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工资、薪金所得实行最低税率3,最高税率45的七级累进税率,当取得的收入达到某一档次时,就要支付与该档次税率相行适应的税额。这时通过合法手段进行筹划,可以降低应纳税所得额,从而降低税率,减少税负,实现税后利益最大化,保证纳税人合法收益。
公式: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1工资、薪金福利化纳税筹划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进入高收入行列,但是由于我国对工资、薪金适用的是七级超额累进税率,因而工资数额的提高也意味着上缴税款的比重增加。由于目前税法对个人取得的非货币性福利所得没有具体的征税管理办法,通过减少名义收入降低应纳税所得额,从而适用较低的税率,使纳税人在工资实际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承担最小的税负。个人可以和单位达成协议,改变自己工资薪金的支付方式,将纳税人的现金工资转为提供福利,如由单位提供免费的餐饮、单位提供假期旅游津贴、由企业提供车辆供个人免费使用、由企业提供医疗福利等,以抵减自己工资、薪金的现金收入。通过调整,职工名义上的工薪虽减少了,但能够享受到的收入效用并没有减少。由于这种以福利抵减收入的方式相应地减少了其承担的税收负担,纳税人就享受到了比原来更多的收入的效用。2工资、薪金分摊筹划法税法规定,个人一次取得的数月奖金或者年终加薪、劳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