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种收费、住院医保门槛费报销比例等公开制度。县级公立医院全面推进多渠道预约诊疗、延长门急诊时间、开展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同级检查结果互认、双向转诊等便民措施。开展10个病种临床路径试点,实行单病种费用控制,严控医院过渡临床检查、治疗行为,加强目录外用量前十种药品动态监控,鼓励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控制人均住院医药费用过快增长。
f(四)加强医疗纠纷预防和控制。积极探索建立第三方调解机制,强化司法调解,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维护正常医疗秩序,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五)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举办特色专科医疗机构,加强民营医疗机构规范化管理,引导民营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医疗保健需求。三、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提高保障水平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一)进一步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稳定参合率在98%以上。根据各级政府补助水平的提高,及时调整新农合补偿方案,提高参合农民住院和门诊补偿比例,提高重大疾病保障水平。(二)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督促医疗机构进一步规范服务和收费行为。县级公立医院启动10个单病种住院按病种付费试点。分批推进门诊统筹“总额预算、分期支付、绩效考核”管理。(三)加强新农合管理能力建设。启动省外异地结算工作。加强镇新农合队伍建设,完善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实行村级门诊统筹网络直报;加强经办人员培训,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四、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能力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加快县医院病房综合楼项目建设,力争11月底前完成全部装修和设备安装工程,12月初全面投入使用。
f(二)加强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按时、规范完成县级医院设备招标;完成六郎、陶辛、红杨、花桥4个镇卫生院预防保健楼建设和设备配备;完成40个村卫生室环境改造,进一步改善村级卫生服务条件。(三)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成人员培训项目和爱民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考察先进地区社区卫生业务用房解决途径,形成我县社区卫生业务用房解决可行思路的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推进社区家庭责任医生团队服务模式,加快信息网络建设,着力提高社区卫生管理能力。(四)建立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扎实开展“双千工程”;加强县级公立医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支持;探索建立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制度,提高县、镇医疗卫生机构资源利用效率和协同作用。(五)加强学科和卫生人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