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在变与不变中我们探索前进
作者:来源:《经济与法治》2014年第06期
记得深圳地铁罗宝线开通的日子是2011年6月15日,那一天,我很兴奋,因为罗宝线怡景地铁站,就在我家门口。深圳地铁开通,不仅仅是把路面的“拥堵”变“通途”,更是城市格局、新商业、产业圈的重新大洗牌,其意义深远不在话下,而具体到罗宝线的开通,则意味着我的出行多了一种选择,所以格外兴奋。但乘坐几条线路后才发觉,快捷,是从地铁站入口到地铁站出口的感觉,而与四通八达的公交车相比,地铁各个线路的接驳和出入口的选址也有不得不说的短板。地铁换乘,有便利也有不便利的线路,便利的出了地铁,对面便可等候换乘,不便利的线路,则需要先坐公交,然后换地铁,再在地铁站内转乘另一地铁线路,终于出了地铁站,再走上1~20分钟,才到公司大厦的乘客比比皆是。地铁出入口的地址选择,追求路面景观和兼顾主干道的铺设,这当然并无不妥,但对于远离了人流密集的居住区的居民来说,却是个遗憾。如位于罗湖区的松泉山庄与松泉公寓都是20年房龄的大型住宅区,附近碧岭华庭的房龄也有10年之久,然而3个大型住宅区却距离龙岗线的布心站分别有15、20分钟的步行距离。说到底,地铁实在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而人人都想让地铁开到自家门口,来去直达,也是不现实的,但不断开通和在建的深圳地铁线路,让这座城市特区内外的距离瞬间通达却是现实的。这一期的本刊策划:《深圳全地铁时代呼啸而来》,我们更关注的是与地铁同步发展的城市机遇与商圈,以及随着地铁的不断延伸,带给我们独特的地铁文化盛宴。除了关注深圳地铁外,本期我们走入香港社区,专访来自社区、服务社区、为社区街坊谋福祉的区议员。《封面故事》中的杨子熙,就是这样一位敬业、且热心街坊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香港区议员,以民生小事为大,以为街坊“发声”而充满成就感,这样的区议员也有着香港的特色与魅力。本期我们还关注反腐败与房地产价格问题,机动车为110急救车让出生命通道的问题,以及深圳二手房交易和汽车售后服务的猫腻等等。当然,我们继续在改变,改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继续关注民生,服务于改革中的企业。在变与不变中,我们求索、前进。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