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例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几种方法
作者:李国巍来源:《数学大世界下旬刊》2017年第07期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效的导入不但可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还能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提高听课效率。文章列举了三种课堂导入的方法,旨在探讨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艺术,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学;课堂导入;方法
所谓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教学内容开始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课程导入得好,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唤起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而且能使学生打开思维,深入探究,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积极探索课堂导入的方法。下面是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几点课堂导入的方法。
一、悬念导入,活跃思维
在教授新知识之前,提出一个看似与新知识无关但却紧密联系的问题,迅速活跃学生思维,这就是悬念导入法。悬念即会出人意料,让人迷惑不解,造成心理上的焦虑、兴奋、渴望得到正确的解答,而这种渴望正是教学中所需要的。
例如在教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方”一课时,笔者在正式开始学习之前,提出了这样一个悬念问题:一张纸的厚度为01毫米,先对折一次,再对折一次,依次对折下去,纸会被折得越来越厚,就这样折叠20次,厚度就能达到30层楼房高,再这样折叠到27次,厚度就有珠穆朗玛峰那么高,你们相信吗?许多同学半信半疑,纷纷开始动手尝试折叠纸张,并在笔者的指导下开始计算,折1次就是01×202毫米,折2次就是02×204毫米,折3次就是04×208毫米,学生发现这样一步一步计算非常繁杂,这时,笔者提出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第1次为01×2,即01×21,第2次为01×2×2,即01×22,第3次为01×2×2×2,即01×23,这样第20次就是(01×2)20,这样便很容易计算出结果,折20次的厚度就是1048576毫米,也就是1048576米,相当于30层楼的高度。这样简便的计算方法把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出来,在学生兴致勃勃的氛围中,笔者引出“有理数的乘方”这一概念,进入新课的学习。
设计悬念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学生得到预料之外的答案,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越是好奇就越能推动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去探索,引导学生去求知,也是课堂导入的重要方法。
二、生活导入,指导应用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紧密相关,可以把生活中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