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数学元素与数学教学联系起来。把生活艺术化运用到课堂导入中,这样的课堂导人才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让学生发现数学的实用性,进而爱上数学的学习。
例如在教授“函数的最值”一课时,笔者提问:有没有打篮球的同学?你们在投篮时是否观察过篮球的路径?篮球在抛出过程中先是上升,到达一定高度后开始下降,如果把篮球的路径比作函数的图象,那么上升和下降的分界点就是函数的最值。通过列举生活事例来帮助课堂导入。又如在“用正多边形拼地板”的教学中,笔者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观察过在地上铺的地板砖吗?你有发现这些地砖的形状是几边形?学生回答有三角形、四边形、正六边形。笔者继续提问:有同学见过正五边形或正八边形的地板砖吗?为什么不能用这些多边形来铺地板砖?学生们对于生活中的这些现象有所了解,但不知道其中蕴含的原理。在学生疑惑的眼神中笔者导入:学完本节课,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教师可以应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材料,举出一个让学生感觉亲切的例子作为开始进入学习的背景材料,导入相关知识,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应用到解决问题中,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三、类比导入,迁移发展
类比分析导入法是指教师在引入新知识点时,引导学生把之前学过的旧知识进行类比和分析,得到与其相似的另外一些新知识的导入方法。这个方法不仅能够使学生迅速地进入课堂,还能使思维活跃,开阔发展,引导发现新的知识。
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一课时,笔者先在白板上列出几个方程,要求学生解5x22(x1);4x153(x2)7,先让学生熟悉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说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再让学生解上面的方程,然后提出问题有5(x2)2(x1);2(x4)153(x2)9,又该如何解?学生很容易就能通过类比的方法,先把有括号的项打开,然后再计算方程。又如在“平方差公式”这一课时的教学中,笔者是这样设计的:运用学过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解题方式,完成下列计算:(xy)(xy);(m
)(m
);(x2y)(x2y)。在学生计算出结果为x2y2,m2
2,x24y2后,提问计算中发现的规律,它与我们前面学过的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有什么相似之处?根据学生的计算结果自然引入了平方差公式。
康德曾经说过:“理智缺乏需要论证的思路时,类比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通过类比,学生可以很快发现新旧知识的异同点,完成有效的课堂导入,带领学生认知与学习,使学生的知识向更深层或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