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它们觉得自己没有义务也没有责任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实训的场所。再加上企业出于对自身商业
f机密的保护,企业更加不愿意提供相应的条件。二是企业的自身要求与学校的需求存在偏差。高职院校借用企业作为实训基地的目的是为了让企业提供学生在课余实践,学习营销技能的场所,使学生通过顶岗实践真正将课本的理论知识与一线工作相结合,使自己真正能学到并掌握营销技能,改变未来就业时出现的“有经验者优先”的尴尬局面。然而,有些企业却将学生充当免费劳动力,这与学校借用企业作为实训基地培养学生营销技能的出发点大相径庭。另外学校管理没有到位,与企业的沟通协调不够,学生自觉性较差,吃苦耐劳、敬业精神、基层锻炼意识相对不足等,这些都会导致企业对成为学校的实训基地失去兴趣和热情。
要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本质上是利益问题。需要从企业的利益出发,找到校企共同的利益点,基于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建立的实训基地才能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提供有效保障,可以通过送教上门、资源互换、订单培养等方式进行,让企业感觉到受益,他们才会真正地投入其中,不会形成学校“一头热”,企业“一头冷”的局面。
23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实行有效的激励措施,没有用制度鼓励和保障实践教学的进行,导致许多教师专注于理论教学和研究,在对待实验、实训、实习时,则采取应付的态度,不能发挥出主动性,使得实践教学环节“形同虚设”。3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f31课程改革与设计(1)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改革。以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模式取代知识型课程体系,在理论课程设置上打破以学科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按照市场营销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来确定教学计划和课程,在掌握营销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学生开设有效的职业技能实践课,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职业技能实践训练,掌握一技之长,为将来走上社会大舞台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毕业后能较快地上岗工作。(2)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应讲求实用性和针对性。具体说来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必须针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切实做到“必须够用”;二是要根据就业岗位的多样性,灵活教授不同岗位需要的技能,做到对准岗位设课程,实现“按需施教”;三是注重课程设置的“模块化”,做到“基础知识模块、通用技能模块、具体岗位所需技能模块”三者有机结合。(3)教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