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电子498、红相股份51
五、主要风险52
1、客户拓展不及预期522、卫星发射失败风险53
附录:国内外主要遥感卫星参数对比53
f近年来全球遥感卫星发射次数大增,技术成熟推动全面商业化进程。2015年起全球遥感卫星发射次数大幅增长,由2014年的17次提升至2018年的123次。卫星遥感全面商用化是推动产业高速发展的主要因素,Skybox、Pla
etLabs等初创公司推出的庞大遥感星座计划陆续进入密集发射期。卫星遥感早期的商业化主要由政府需求牵引,涌现了Digitalglobal、AirbusDS等老牌巨头,但受制于上游制造和发射成本高昂、中游数据采集精度有限、下游大数据处理效率低下,产业未能完成向商用和民用领域的有效拓展,导致卫星遥感成为“通导遥”三大领域中唯一上游产值高于中下游的领域。但是近年来随着小卫星组网、可重复运载火箭、星载设备、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成熟,发射成本、数据精度、服务效率三大指标显著改善,催化了商用需求的释放,带动产业步入高增长通道。
政策支持、规划落地,我国的卫星遥感商业化正式启航。我国遥感卫星在发展早期主要由国家机构运营,专项计划驱动的发展模式依赖国家单一投入,科研和公共性质的任务需求也无法对产业形成有效带动,因此商业化发展落后于国外。2015年《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标志着我国正式启动了亚米级的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商业化运作进程,2019年《民用卫星遥感数据管理暂行办法》发布,明确了光学遥感不优于05米的公开标准,为商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同年,中央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形成全国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一张图”。
f地方性“一张图”项目陆续启动,卫星遥感商业模式走向成熟,全国推广空间大。“一张图”项目是以遥感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驱动的综合性智慧服务平台,为国土规划、交通、气象、环保、地下管线等需求提供打包应用服务,卫星遥感产业贯穿项目始终。从2012年北京市环境遥感与地面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