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年,开始使用联合收获机,劳动生产率达到100kgh人。20世纪80年代初期,联合收获机和分段收获的面积占马铃薯种植面积的85,其中联合收获已经达到50以上、20世纪到90年代,美国已经基本实现了马铃薯收获机械化。
3
f德国20世纪在40年代主要生产和使用抛掷式收获机;50年代主要生产和使用升运链式收获机和捡拾装载机,进行分段收获;到1970年保有量达到6205台;70年代开始生产联合收获机,机型有20多种,均是原联合收获机的变型,其保有量达到6万台;90年代开始生产收获捡拾装载机和具有自动分选装置的联合收获机。
日本在1955年以前使用畜力挖掘机,1955年到1965年生产悬挂式的抛掷式和升运链式收获机。70年代开始引进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联合收获机,并研制适合日本国情的联合收获机。
目前,国外马铃薯收获机械大多采用升运链条式联合作业,技术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由于国外马铃薯采用机械化垄作种植形式,适应这种特点而设计的收获机械在中国难以适应平作收获。以内蒙百事食品中国有限公司种薯基地进口机为例,其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种植方式采用垄作,行距为900mm,收获机械为牵引式双行联合作业,多级链输送,配套动力在59.7kW以上,一次完成挖掘,土、石、薯、秧分离,并可实现薯块大小自动分捡、自行装车等功能该机为全液压操纵,各机构可实现自动折叠运输,伤薯率极低。机体与薯块可能接触部位均用橡胶件保护。又如,芬兰康克公司生产的双行马铃薯收获机为牵引式,配套动力为33.6kW以上,在拖拉机右侧实现挖掘,土、薯、茎叶分离,薯块直接装袋装箱。同时,该机可作为捡拾机使用,后部工作台为液压升降式,薯块或石头可直接运至田地头。日本生产的主要为单行履带自走式联合作业机,行走与输送链HST无级变速,发动机为水冷4冲程3缸柴油机。
12我国马铃薯收获机发展趋势121马铃薯生产现状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17世纪由荷兰人带到我国台湾。它是重要的粮食兼用和工业原料作物。目前,全世界主要种植马铃薯的国家有148个,总面积达1838万hm2,总产量3亿吨。近年来,种植业结构调整、马铃薯加工业的蓬勃发展、西式快餐大量兴起、方便食品的不断涌现、加工产品的大量开发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以10万hm2年的增长速度逐年增加,2001年达到472万hm2,产量居世界第一位;2003年,黑龙江省种植面积60万hm2产量达到960万吨。所以从机械化角度来看,马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