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马铃薯茎叶生长旺盛,薯皮鲜嫩,机械收获更易破皮和缠绕拥土,使农艺要求与机械收获适应性的矛盾更加突出。机械化收获马铃薯技术,关键问题是收获机械适应性差,伤薯率高。因此,研制开发性能优良,适应性强,伤薯率低,多型号,价格适中,并能同大中马力拖拉机配套的收获机械是非常必
2
f要的2。
111国内马铃薯收获机发展概况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收获马铃薯采用人工刨或旧犁挖掘的落后方式。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马铃薯收获机具的研制工作才逐步发展起来。研究人员在研究原西德、原苏联、日本、瑞士等国外机具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升运链式马铃薯收获机,但是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没能实现大面积推广和使用。
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手扶拖拉机的大量推广应用国内又掀起了为手扶拖拉机配套的马铃薯收获机的研制高潮成功研制了鼠笼式马铃薯收获机但受当时的配套动力限制未能生产和推广。1979年,12国农机展览会后,国家将全部马铃薯收获机样机都投放在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从而为马铃薯收获机的研究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国产小四轮拖拉机的大量推广和应用研制马铃薯收获机已被列入重要日程。而此后其市场需求旺盛先后有小型升运链式马铃薯收获机和振动式马铃薯收获机投放市场并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
112国外马铃薯收获机发展概况
从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来看,马铃薯收获机发展较迟缓,只是近50年才发展到较高水平。国外马铃薯机械化收获起步早、发展快、技术水平高。在2O世纪4O年代初前苏联、美国就开始研制推广应用马铃薯收获机了,5O年代末期全面实现了生产机械化。7O~8O年代,德、英、法、意大利、瑞士、波兰、匈牙利、日本和韩国亦相继实现了马铃薯生产机械化。国外马铃薯收获机械的技术水平相当高,不但生产率高而且高新技术已融于机具之中。如采用振动、液压技术进行挖掘;采用传感技术控制土壤喂人量、马铃薯传运量以及分级装载;采用气压、气流、光电技术进行碎土和分离及利用微机进行监控操作等。
原苏联是生产收获机最早的国家。1960年,马铃薯联合收获机保有量是3万台,1976年,保有量是6万台,1979年,马铃薯收获机械工业化程度达到77其中国营农场为84,集体农庄为73;到20世纪90年代除,马铃薯收获机共有16种机型,其中10种是联合收获机,其中劳动生产率比其他2行收获机提高12倍。
美国在1948年以前用收获机来收获马铃薯,然后人工捡拾。直到1967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