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四章
第四节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
氨硝酸硫酸
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氨、硝酸、硫酸是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典型代表,也是化学必修(1)的重点之一,氨的学习将对后面的铵盐、硝酸、硫酸的学习起铺垫作用。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本节内容。2、本课时在选材上着眼于氨气的主要性质,在知识安排上尽量使知识与用途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物质的重要性能与在利用中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氨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二、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2、通过实验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氨易溶于水、氨水呈碱性。过程与方法1、运用对比的方法,归纳与总结氨气的有关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2、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运用化学实验发现新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明确化学对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态度看待化学的功与过。2、通过对液氨泄漏事件处理的探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关注社会的责任感。3、不断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归纳、整理知识线索,交流学习方法,建立自信心,培养求实、创新的精神,并尝试创造的喜悦。
三、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氨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喷泉实验的反应原理
四、学情分析
刚进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也学习了氧化还反应的基本原理、金属及其化合物等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但还无法把理论的指导作用,知识的迁移能力在化合物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他们已初步掌握某些基本实验技能,思维活跃,喜欢挖掘问题的本质,以此为契机在教学中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五、教材的处理
1、实验的改动:增加了氨溶于水与空气溶于水的对比实验,变浓氨水与浓盐酸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增加了浓氨水与浓硫酸反应的对比实验,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探究能力。2、内容的增加:增加氨水的成分、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促进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
1
f六、教法分析
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共分为4课时,氨的学习属于第一课时。本课时以氨的水溶液呈碱性为主干知识,采用实验进行建构,用图示进行加深,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强化。而对其他一些基本知识,则采用“思考与交流”“资料卡片”“视频”等形式来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