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各条棱都相等
A1
B1
P为BA1上的点A1PλA1B且PCAB求:
(1)求λ的值;(2)求异面直线C1A与PC所成角的余弦值;
p
C1
A
C
B
必做题答案1(1)C
10771(2)k(3)2335
2(1)73(2)a111或a111
7
f3(1)λ选做题:
12(2)22
1已知三个力f1123,f2131,f3345,若f1f2f3共同作用于一物体上,使物体从点M1121移动到点M2312,求f合力所做的功W2已知向量a531与b2t,若a与b的夹角为钝角,求实数t的取值范围3.正四棱锥SABCD的侧棱长为2底面边长为3E是SA的中点O为底面ABCD的中心(1)求CE的长;(2)求异面直线BE与SC所成角的余弦值;选做题答案:1162
25
65
6521143(1)(2)51522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一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运用空间向量的坐标解决一些平行、垂直、夹角、距离模等问题;二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减负”的目的
七、教后反思
1本教案的亮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是教师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借助于平面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去引导探究空间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空间向量的平行、垂直、夹角、距离向量的模等问题以及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和空间点坐标的求法等问题在教学中通过例题的讲述变式训练的加强作业的巩固大部分同学基本上掌握空间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等相关问题2本节课在设计和教学过程中,留下了一些遗憾一是对于求解空间终点的坐标学生仍是个难点二是求解异面直线的夹角与向量的夹角的转化上有的同学一是不理解二是容易忘在下一步的教学中应多进行加强
八、板书设计
315空间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一、引入新课二、探究新知(1)(2)(3)三、理解新知:123四、运用新知例1例2变式训练1例3变式训练2五、课堂小结1.知识:2.思想:六、布置作业必做题:123选做题:123
8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