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本书《决策是如何产生的,APRIMERONDECISIONMAKING》是上学期受到一
位哈佛大学老师的影响而读的。那是在成电讲坛上,那位PROFESSOR称他心目中的近代
管理大师只有一个:JAMESMARCH。这本书到目前为止,读了前两章,读的很慢,有两
个原因,其一就是这本书读起来很吃力,其高度、深度对于我一个未出茅庐的学生来讲,都
较难理解;其二是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是农历腊月29,现在是正月出8,中间的时间正好
是春节。但是,虽说只读了前两章,但是本书的知识点之优,足以促使我先把读到的观点总
结下来,总结如下:
第一章(有限理性):理性选择理论注重后果的逻辑,但是纯理性选择理论因受到信息限制、偏好不一致等因素影响,受到诸多评判,以使更多的人赞同有限理性(或有界限);有限理性,首先制约它的因素是信息约束,信息之所以造成约束条件,是因为注意力问题、记忆力问题、理解力问题、沟通问题。应对信息约束,通用的方法是用数字来概括和代表现实,以简化比他们希望的要复杂的多的世界,但是作者又同时认为,数字对真实性和个人利益的双向同时追求使参与者和旁观者都会迷惑不解,个体、专家、决策者有很多方法发现真实性,而真实性又恰巧与他们的自身利益相一致。对于决策,其追求结果是最大化还是满意化呢,在更过情况下决策结果追求的是满意化,这就产生了搜寻的问题;由于注意力的分配,若决策失败,决策者经常被指责对注意力管理不善,被指责处理了错误的事情或者在错误的时间处理了正确的事情。与长期问题相比,决策者似乎更关注短期问题,危机似乎总比计划先行一步。失败所引起的搜寻,其原因是业绩和目标二者之间的差距。同样,针对满意化,在成功时,则会产生宽裕。两者结合起来就是,业绩超过愿望,搜寻减少、宽裕增加,业绩小于愿望,搜寻增加、宽裕减少。这也就是作者在此提出自己认为为什么成功包含失败、失败走向成功的原因。由愿望、业绩、搜寻、宽裕四个变量的综合变化,作者勾化出了“满意化搜寻扩展模型”;本章的最后一个部分,是关于风险和风险承担的。作者认为的风险是用来表示理性选择理论中的剩余方差,在这一部分应注重风险偏好与风险承担二者的不同。在风险评估中,由于个人对不确定性或确定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倾向于忽略或否定,因此,存在风险,另外,世界上有些不确定性是无法降低的,它是世界上各种机制的内在不确定性。风险存在的第二个原因是:信息不完全,决策者总是倾向于夸大他们对环境的控制,过高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