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基础医学院生物技术专业
《基础生态学》教学大纲
韩洛川
一、课程简介
《普通生态学》是生物科学类、环境科学类专业必选课程之一。我校从1994年开设本课程,周课时33个学分,经过建设现为云南大学主干课程及精品课程。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知识体系,是协调和统筹人与自然关系的指导性学科,是引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理论基础。本课程主要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等不同层次上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方式,通过理论推介、案例剖析,使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知识体系和思想方法,形成宏观的生态思维,提高对当前资源和环境问题的认识能力和把握水平。
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应具备基本的生物学基础或环境科学基础,需要配合教师的讲授,积极参与讨论和勤于思考。
二、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把握生态学认识生命世界、认识生态环境的特殊视角和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兴趣,建立关爱生命、关爱人类共同家园的生态意识,在遵循生态规律前提下,正确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去开发生物资源、维护生态安全、管理自然环境。
普通生态学的理论课教学应注意把具体的生态学知识融合到整体的生态思想和理论中,突出对学生系统观、动态观、时空尺度观等生态思维方式的培养;实践课程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与启发式教学。选择针对性强的相关案例,进行深度剖析,提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师生双向互动逐步深入,得出结论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的生态学知识,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2观察和实践的方法。生态学是一门随着人类环境问题出现和变化,以及适应生态建设和资源利用事业需要而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因此在教学上尽可能因地制宜地通过观察和实践,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应该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由于课时、教学资源有限等因素,同时也由于学生对主要环境问题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可采用间接观察通过文字(课本、课外读物、报刊)、图表、仪器、模型、电影、录相、幻灯等进行阅读或观看,了解环境、资源问题出现的特点、变化的动态,剖析其中存在的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等。
3运用发现法教学。利用生态学实验和野外实习,将科学研究的发现过程融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