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解读:●“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教师不仅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对教育、教学工作热爱,也要对每一个学生充满爱心。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大批教师为保护学生生命安全做出重大贡献,甚至付出巨大牺牲,这正是崇高师德和人性光辉的体现。而针对“范跑跑事件”,教育部有关发言人说,你可以不崇高,但不可以无耻。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1.以生为本。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坚持客观、公正地对待和评价每个学生;不得歧视后进生和残疾、弱智学生,不得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教师要做到四多四少。即对孩子多一点关爱,少一点苛刻;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责备;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多一点鼓励,少一点冷淡。
f2.师生和谐。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善于接受和听取学生的意见;不讽刺、谩骂、驱赶学生;敢于同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现象和行为作斗争。3.宽严有度。严格要求学生,不偏爱、溺爱、放纵学生,严而有度、严而有方;善于引导、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关爱学生不只停留在表面,孩子生病送医院,天气冷了,救助衣服,这还不够。应从生活,学习,身体各方面全面关心。从学生生理,心理重视关心。学生遇到困难困惑时,教师主动帮助,主动疏导。原文: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解读:●“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新规范首次加入了“教书育人”这一条,非常必要,非常有意义。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实际上明确了“育人”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强调了教师“育人”的职责。有利于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达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的全面育人的目标。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