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中国学生聪明、勤奋、有礼貌、基础知识扎实、善于考试,但在动手能力、自主性、创造性方面明显不如美国学生。我国的中学生可以在各类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金奖,而科学家却无人问鼎“诺贝尔奖”。杨振宁教授曾说过中国留学生的成绩非常出色,“但中国留学生胆子小,老师没讲过的不敢想,老师没做过的不敢做”。一位留德学者也曾说:“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十个中国学生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外国学生中,十个人也许能讲出二十种答案,尽管有些想法非常离奇。”这道出了中国学生创造力缺乏的现状,而创造性是未来人才的必备素质。诺贝尔奖新得主、美籍华人朱隶文教授曾说,创新精神强而天资差的学生往往比天资强而创新精神不足的学生能取得更大的成绩,哈佛大学校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性,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因此,我国学生的创造性必须提高,我们必须把创造教育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各学科教学要创造良好环境,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发展。上述情境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精神是指那种不安于现状、力图改进创新的积极心理状态,创新能力是指一个人具备运用一切已知东西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未知的东西。学生和老师的讨论中,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没有人告诉你答案,情境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置身于决策者的角色中,根据材料提供的情况,作出自己的决定,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何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素质对学校和教师来说始终是个难题。如果搞专题讲座,但教师跨学科的综合知识又很有限;如果采用多学科教师在课堂上共同授课,教师之间的配合又很难协调。情境教学在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由于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跨学科的综合知识,在学生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只要适当引导就可以自由地实现在政治与历史、地理等不同学科之间的转换,而教师并不需要太深厚的跨学科综合知识。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煤炭高级技师学院)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