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艺
【2019年高考考纲解读】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2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3各代表人物思想的内涵、特点、影响。4孔子思想的在中国和世界的地位和影响,与时俱进的现实生命力。5西方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与明清批判思想家思想的比较,理解东西方文化。6儒家思想在近现代的发展演变。7考查古代中国有哪些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国粹。8从世界文明发展角度,这些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的进程做出了什么贡献,如四大发明对世界近代史的作用。注意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多样性或多元化规律。9古代中国能够创造领先世界的科技和灿烂的文化的原因,但到近代为什么远远落后于西方。10.要注意用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考查“科教兴国”“创新型国家”的主题。注意通过比较掌握中国科技发展在古代、近代、现代、当今的成就和特点。11如何对待我们的国粹,如京剧、中医、国画、书法。【网络构建】
【重点、难点剖析】一、春秋战国百家争鸣1.儒家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主张“仁”“克己复礼”。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
1
f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2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3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认为“人之性恶”。2.道家1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主张“无为而治”,希望回到小
国寡民状态。2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2.中国的绘画1起源:新石器时代战国两汉:帛画魏晋:文人画出现唐:雍容华贵
宋元:文人山水画,独立画种,注重意境明清:风格奇特。2民间绘画:北宋《清明上河图》;明清木刻版画、年画、剪纸画、布贴画。【题型示例】题型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例1.(2018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1“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
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甲骨文中“王”字的含义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而孟子强调
的是仁义而非征伐,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为而治”是道家的观点,与儒家孟子的观点不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