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长街送总理》,读到满头银发的老奶奶焦急而又耐心等待灵车那一段,引导学生:“焦急”是什么意思?“耐心”什么意思?这两个词同时用在这里是不是矛盾?为什么?学生通过深入思考,逐渐体会到老奶奶对总理的深厚感情,从而受到热爱领袖的感染。《草船借箭》讲读结束后,我提出:题目中的“借”字,可否换成“骗”?学生积极思维,通过辩论明白“借”本身暗含“还”的意思,体味到作者用词的精妙,而且知道了战争有正义、非正义之分,人物有美、丑不同。
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教学中我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指导学生读,使他们读中明情,读中悟理。《梅花魂》讲述一位身在异国的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其中他送“我”墨梅图时说的一段话是文章重点。在朗读前,先播放《我的中国心》录音,然后再让学生读,学生很快进入情境,读得很有感情,在这过程中自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在指导学生诵读《观潮》时,我播放录相,然后引导学生转换心理角色:假如你是当时在场的作者,看到这雄奇、壮观的钱塘江大潮,你心里会怎么想,怎么说?在学生充分与作者感情契合后,我指导他们反复诵读,从容回味,使学生头脑中浮现出优美景物,读出自己由衷的喜爱,倾诉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这时想叫他不喜欢自己的祖国的山河都难。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虽不直露张扬,却更持久有效,如春雨无声无息,深入孩子们的心田,滋润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
二、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
f小学生的认知以感性认识为出发点,小学语文教材中则蕴含着真挚丰富的情感。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以情引人,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让每节课堂教学都成为学生的一次情感体验过程。而有情就会触动学生的心灵,促使其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去寻根求源,探索情感产生的原因,由情悟理,由情明理,情感体验的过程进而也成为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例如教学《难忘的一课》,我在初步感知时让学生注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并划下来,为整篇文章的学习定下了感情基调。然后在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三次出现给“我”的感受为主线,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台湾教师的爱国之情,最后再结合“这里原来画的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这句话,介绍日本以前对台湾的奴化教育。使学生明白了台湾教师产生这种强烈感情的根源。这样教学,课堂自始至终充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