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不息的学生,既是他在某一特定时期和某门课程学习过程中应当悉心地引领、陪伴和呵护的幼弱的对象,又是反过来促使他自己成长也不断得以持续的为人为学的旅伴。(2007年十一期《教师博览》李林荣《当老师的职业志趣》)让青少年吃些苦受些苦幸福感往往不在于拥有,而在于对拥有的珍惜。珍惜则有幸福感,不珍惜纵然万贯家财也不觉得幸福。正所谓不遇沙漠不知道自己身处绿洲,不踏险滩不知自己身处平途,不遇饥饿不知什么叫温饱。由此看来,让青少年学生吃些苦受些苦,不仅能增强意志,还能提高他们的幸福感。难怪古训说到“童年吃苦便是福”。(2007年11月26日《德育报》曲连坤《历艰辛方知甜蜜,惜拥有才更幸福》学生像是教师手中的风筝学生像是教师手中的风筝,风筝的线掌握在我们的手中。约束,是为了让风筝飞得更高。如果教师硬拽着线团不放,那么再好的风筝,也难飞上蓝天。只有不停地放手、放线,风筝才能越飞越高。(2008年1月28日《德育报》徐加强《班主任心语》)拥有一个好习惯胜过拥有好成绩拥有一个好习惯胜过拥有好成绩。成绩是单方面的,而习惯是多方面的,是综合素质的体现。
f(2008年2月27日《教育文摘周报》陈卫东《声音》)缺点中也往往蕴含着巨大的潜能丹麦一位警察从一个骑车闯红灯的男孩身上发现了他骑车的天赋,4年后,男孩成为一名自行车奥运冠军;迈克劳德校长面对杀死自己爱犬的顽皮学生,看到的却是他对生物学的浓厚兴趣,智慧的“惩罚”最终成就的是一个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生物学家;挑选队员的教练从许海峰射击时子弹大多朝一个方向偏离靶心的缺陷中,发现了他超常的稳定性,奠定了中国奥运零的突破……诸多事例充分说明,缺点中也往往蕴含着巨大的潜能,存在着不可小视的价值。所以,理性地对待学生身上的缺点,潜心挖掘,并使其最大限度地“发光”,是为师者重要的责任。(2008年3月24日《德育报》张守信《白纸上的黑点》)不能成龙,成虫也不可怕看来,世界上的学生千千万,想一律让他们成功、成名、成家是不现实的。可惜的是普天下的父母,无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普天下的老师也无不望自己的学生成才、成功。然而,不如意者十有八九。其实成虫也不可怕,春蚕可吐丝,蚯蚓可松土,蜜蜂可授粉,只要不当寄生虫,做一只快乐的虫子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2008年第四期《读写月报新教育》刘冠军《成虫》)当下教育使生命之泉得不到汩汩而来的新鲜水流当下教育的僵化和过度竞争,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