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时期,企业的整体效益有了很大的提高,国家财政收入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有能力承受税制改革的成本,为企业所得税改革提动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强有力的支持。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6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6年我国GDP达到209407亿元,比上
f年增长107,GDP连续第4年增长10以上;年末国家外汇储备1066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475亿美元;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870亿元,比上年增长24;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78087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335;批准外商投资项目总计41485个,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947亿美元;全年进出口总额176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出口9691亿美元,增长272;进口7916亿美元,增长200,实现贸易盈余177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755亿美元。这一组组振奋人心的宏观数据表明我国的宏观经济发展势态良好。在我国国民经济整体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上,全国财政收入显著增长。2003年继突破2万亿元,2004年突破25万亿元,2005年突破3万亿元后,2006年全国财政收入超过39万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0。作为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税收,也呈显著增长趋势。2006年实现全年全国税收收入37636亿元(不包括关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比上年增加6770亿元,增长219。据国家税务总局2月16日发布的分析报告,2006年我国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共完成7081亿元,增长285,增收1570亿元。财政税收的稳步增长势头,增收额实现历史性的突破,使得税改有了良好的财政基础,为“两税合并”提供了充分的操作空间。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关于企业所得税法草案的说明中谈到:“如果2008年实施新税法,与现行税法的口径相比,财政减收约930亿元,其中内资企业所得税减收约1340亿元,外资企业所得税增收约410亿元。如果考虑对原享受法定税收优惠的老企业实行过渡措施因素,在新税法实施当年带来的财政减收将更大一些,但在财政可承受范围之内。相对充裕的财政,”承受改革可能产生的成本的能力增强,回旋余地加大,为消化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的“税改成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入世后过渡期的结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WTO议定书》附件规定,从整个过渡期所具有的关于关税减让和市场开放的时间特征,我国的入世过渡期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过渡期,是指我国加入WTO以后,开始履行关税减让的义务、灵活开放服务贸易、一定程度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