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说课稿
定南中学
黄志成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定南中学的黄志成。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学情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一、说教材本课教学内容是中图版《必修I》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的第二课时。它在本章节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热力环流和空气水平运动知识的应用和迁移,也是由小尺度地理问题扩大到大尺度地理问题的迁移,本课教学内容是学习“季风环流”和“气候”的基础,并且对理解后面洋流的形成和分布以及自然带的分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加上新课标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以及地理知识分层次掌握的要求,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明确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②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移动。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学生通过制作三圈环流的模型,发展空间思维能力。②绘制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分析大气运动规律。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养成求真、求实和探究的科学观。三、说重难点依据教学目标和气压带风带是课标明确要求的内容。因此我将本课重点定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因为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难以建立一个三维空间模型,更难在三维空间模型上理解近地面和高空的风向,所以本课难点是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四、说学情教法学法在确立重难点之后,我又分析了学情。高一学生已经掌握热力环流和风的知识,具备了学好本课的基础,但是空间思维的建构能力还不完善,推理能力较差,对复杂问题的认识上还存在局限性。基于对学情的认识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我确立了启发式、比较式、动画演示法等教学方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我们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所以我采用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学法。五、说教学流程基于学情教法学法,我设计了导入新课、新课讲授、课堂活动、课堂小节、布置作业等五个教学流程。开始我会播放二战时日本用气球炸弹“飘炸”美国的视频,并提出气球炸弹是如何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的问题。目的是吸引学生注意力,
第1页
f并培养学习兴趣,提升自主探究的能力。根据学生回答:“是风把气球炸弹带到美国的”;自然过渡到复习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与及热力环流的知识,做到增强感性认识巩固旧知为新知作铺垫。
在教师做出假设条件后,由热力环流过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