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历史是一门常教常新的学科,面对异于通史体例的专题式模块内容,更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精彩纷呈,然而,教法陈旧、知识老化、观念僵化的现象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仍普遍存在。为此,历史教师应切实转变课程观念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打造历史魅力课堂,以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就此,本人结合几年来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同仁。一、采取科学灵活的方法,帮助学生构建牢固的历史知识体系首先,学习历史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要使学生感知历史,首先就要狠抓基础知识,正确处理识记与理解、分析、综合等历史思维能力的关系。其次,在教学中要重视古今中外历史的纵横联系。历史所反映的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纷繁复杂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等之间彼此并不是孤立的,都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只有纵向贯通、横向联系,揭示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外在关系,方能认识历史发展的本质及总趋势。第三,要树立国际意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整体发展的过程,我们要从整体出发,把中国或世界某一国家、某一地区的发展史作为世界历史的一部分来考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科学的认识。以《鸦片战争》的教学为例,如果不把它置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国际大背景之下,联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工业革命促进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世界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为满足资产阶级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而积极进行海外殖民扩张等世界历史知识,就无法理解:地理距离相隔万里的中英两国为何会在此时发生这场战争?它对中英两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不同的影响?满清王朝的失败为什么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二、创设历史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情操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教师运用或渗透情感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对图片、录像、电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学生表演等方法,渲染出形象、生动、感人、逼真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唤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身临其境,并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和探究历史。如在教学《太平天国运动》一课的天朝田亩制度中,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布置学生课下查找资料,编写活动剧本三个农民谈《天朝田亩制度》,把农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