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
一、教学目标
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联系已学的气候与河流知识,分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3.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以及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4.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确立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时空分布不均”、“兴建水利工程”、“节约用水”3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时空分布不均”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在设计思路上,本条“标准”与土地资源的“标准”相同,所不同的是更突出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基本特点是:在时间分配上,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在空间分布上,地区分布极不均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导致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同一时间,此地旱彼地涝;同一地区,此时旱彼时涝。这一切,对各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解决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及其带来的问题,成为我国土地整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在“时空分布不均”部分,结合“中国径流带分布”、“中国主要河流年径流量”2幅图,教材正文阐述了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了打通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掌握好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规律,“活动”要求结合我国气候和河流知识,解释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并要求将径流带与地形区对应起来,以便于学生对径流带进行空间定位。“兴建水利工程”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f本条“标准”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这条“标准”教学要求的延续,以说明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所采取的措施。其中,修建水库是为了调节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是为了调节水资源的地区分布。相对而言,水库建设在我国较为普遍,而对于缺水地区,跨流域调水尤为重要。所以,本条“标准”将学习重点设置在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上。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在“兴建水利工程”部分,教材侧重介绍了我国的跨流域调水工程,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扼要介绍了“引黄济青”和“引大入秦”工程;采用“阅读”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南水北调”工程。因应“课标”的要求,在讲述兴建水库时,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