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去解决这个问题。因此,以创业促进就业,从而解决就业和失业问题的重任便责无旁贷落到了当代大学生的身上,这是社会和历史赋予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大学生应该勇于面对和接受。2提高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方向。高校以培养全面的劳动者为己任。在激烈的招生竞争下,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的规模、质量和发展前景。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的高低不仅决定了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也决定了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是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向。3提高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实现理想和价值的阶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以出色的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为目标,清醒地认识到“身无本领,毕业等于失业”,认识到只有练就过硬的就业能力,才能为自己找到理想的生存环境,进而达到服务社会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统一。4提高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强调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工作关系到全体高校毕业生的切身利益。这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要全力以赴,各高校领导班子要把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将其作为“一把手”工作,落到实处,要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使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从而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三、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的途径1提高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的先导转变就业观念。当代大学生首先要树立起现代就业观念。现代就业观念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观,包括就业自主、就业竞争、就业待遇、就业流动、就业发展等观念。具体来说,一要“主动出击”,即主动积极就业,不能被动“等、靠、要”地消极就业;二要敢于竞争,要勇敢面对失败,总结经验,逐渐成熟;三要处理好待遇和发展的关系,把单位的发展前景和个人的发展前途放在第一位;四要打破就业区域限制,敢于放弃一线城市,到二线、三线城市和基层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五要打破专业对口的限制,敢于选择专业以外的自己喜欢的岗位,因为职业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六要先就业再择业,由于应届毕业生最大的劣势是无工作经验,所以应该学习和积累一定经验之后再谋高就,树立“人挪活,树挪死”的观念;七要改变“求稳”的偏见,敢于到公司、企业去谋职,甚至自主创业,因为工作的稳定是相对的;八要树立创业意识。创业意识包括市场意识、竞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