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课题:阿房宫赋
授课时数:两个课时授课时数: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奢侈、鱼肉百姓的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的道理。2.了解作者杜牧和“赋”的文章体裁特点,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3.识记和理解“毕、兀、构、缦、霁、杳、逦迤、纷奢、负、庾、举、族、念、哀”等文言词语,了解文中词语活用的现象和文言句式。4.背诵课文,归纳“焉、而、夫”等虚词的意义与用法。能力目标:1、掌握朗读“抑扬顿挫”的情感朗读方法;2、学习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能力目标并使之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之中,增加习作的文采。目标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成功与进步,绝不骄傲自满,而应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和具有一定的情感目标忧患意识。教学重点:结合写作背景,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熟读课文,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加教学重点:1.通过朗读整体把握文章主要深理解文句疑难,不断培养语感)2.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拨结合。内容。结合赋体“铺采文”(学生自查工具书,参考注释,翻译课文;教师就学生自学中的疑2.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难问题进行点拨,如字、词、句的解释;作者借古讽今,阐述天下格。兴亡的道理等)教可手段:多媒体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学习在铺叙基础上引发议论的写作方法。2.背诵全文。
第一课时
课前诵读材料:课前诵读材料: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教学目标:次朗读课文,教学目标:1、分3次朗读课文,使学生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情感。在朗读的基础上熟读、背诵、理解课文课文第一段。2、在朗读的基础上熟读、背诵、理解课文课文第一段。通过第一、二段的背诵总结“的特点。3、通过第一、二段的背诵总结“赋”的特点。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语设计:一、导语设计:以课前2首诗的总结导入新课这两首诗歌的作者是晚唐时期的诗人杜牧。从这两首诗歌中我们约略可以知道:杜牧善于将个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熔铸于诗情画意之中。他的诗歌作品与晚唐气象紧密结合,同样也体现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精神。今天让我们再次一起走近杜牧,再次领略他那把国家与民族命运熔铸在一起的忧国情怀。二、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唐文作者简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