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前4s时间内乙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D项:在两质点相遇前,1s末两质点之间的距离为5m,但是4s内不是1s末两者相距最远,而是4s末两者相距最远,故最远距离等于两质点位移之差,根据“面积法”知,最大距离大
8
f于
,可能为11m,故D正确。
故选:CD。【点睛】本题是速度时间图象的应用,关键要知道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通过面积法分析最大距离。11在研究摩擦力的实验中,用弹簧秤水平拉一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小木块,小木块的运动状态及弹簧秤的读数如表格所示(每次实验时,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相同)。则由表分析可知
实验次数
运动状态
弹簧秤读数(N)
1
静止
04
2
静止
06
3
加速
07
4
匀速
05
5
减速
03
A.木块受到的最大摩擦力为07NB.木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可能为06NC.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只有三次是相同的D.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只有两次是相同的【答案】BC
9
f【解析】试题分析:由表格中的数据知07N时木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最大静摩擦力要小于07N,A错;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秤的拉力为05N,所以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05N,因最大静摩擦力要比滑动摩擦力略大一些,得木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可能为06N,B对;在这五次实验中,3、4、5这三次木块都是运动的,受到的都是滑动摩擦力,所以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这三次是相同的,C对,D错。考点: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点评:学生明确最大静摩擦力要比滑动摩擦力略大一些,在计算时可以认为二者大小相等。12如图所示,倾角为α的斜面体A置于粗糙水平面上,物块B置于斜面上,已知A、B的质量分别为M、m,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ta
α.现给B一平行于斜面向下的恒定的推力F,使B沿斜面向下运动,A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论F的大小如何,B一定加速下滑BB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C水平面对A一定有摩擦力,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D水平面对A的支持力总是与A、B的总重力大小相等【答案】ABD【解析】【分析】A、B的质量分别为M、m,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ta
α,可知B与A之间的摩擦力已经到达最大静摩擦力,即恰好能静止在A上,根据此结论来进行作答即可。【详解】A、B项:由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ta
α,可得:mgsi
αμmgcosα,对B进行受力分析得:F合F,所以施加恒定的推力F后B一定加速下滑,且加速度a,故AB正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