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与误区来自重庆潼南
县的调查报告
作者:米中威责任编辑:admi
信息来源:中国农村研究院发布时
间:20160925浏览次数:33次
基层社会管理是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基层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传统时期的城乡相对隔离,农村流动人口较少,基层社会管理相对简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统筹的开展,人口和资源在城乡间的流动性增强,这对基层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重庆潼南县经过探索,在基层社会管理的方法、载体和制度上走出了具有特色的路子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
一、重庆潼南基层社会管理的三个创新(一)社会管理方法创新当前基层社会管理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是管理方法陈旧。受制于传统一元高压体制的路径依赖性,许多地方丧失了社会管理方式创新的活力。突出表现为:方法少,套路老,作用小;而群众不知道,不参与,不关心。一些地区在社会管理中往往只有几套传统的固定的做法,年年开展,但效果并不显著。社会管理手段的僵化导致基层社会管理止步不前,形成死结。对此,潼南在社会
f管理的方式方法上进行了探索创新,摸索出了不少具有参考价值的社会管理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创新群众联系方法。针对基层社会管理中干群关系不密切,民意诉求渠道不畅通的情况,潼南开展了“三进三同”活动,即党政机关干部、新招录公务员、新提任干部均通过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基层社情民意,对社会管理状况进行“大摸底”。“三进三同”活动的开展解决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收集了许多群众意见,强化了干群联系;另外,潼南还开展了“领导干部大下访”和“三千干部夜宿农家”活动,即领导干部集中下访,入住农家,与农民零距离接触。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基层干群关系得到了改善,打破了长期以来干群之间的隔阂。
2、创新扶贫方法。农村扶贫是基层社会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但是扶贫的资金和资源都相对有限。对此,潼南开展了“结穷亲”活动。党政机关领导干部深入农户家里,与贫困农民结成帮扶对子,帮助贫困农民提高生活水平,教授农民生产生活技艺。这一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拉近了干群距离,另一方面也是扶贫工作的一个好渠道,使基层扶贫工作落到了实处。
3、创新支农方式。为了破解基层人才、技术紧缺的难题,推动人才、技术、管理的三下乡,重庆开展了“万
f名大学生村官计划”、“以城带乡万名干部驻村计划”和“万名专业技术人才支农支教支医计划”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