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基于从众心理视角的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研

作者:姜杨慧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2017年第09期
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体以其快速、便捷和交互等优势发展着,越来越多的民众将网络媒体作为获取新闻的重要来源之一,尤其是对于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然而,大学生因自身缺乏稳定的价值观、人生观,而且情绪易冲动,为了寻找归属感和群体的认同,容易出现从众心理,造成网络舆论随意、跟从。本文从从众心理角度切入,探讨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引导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从众心理;网络舆论
一、大学生网络舆论的现状
在信息化的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网络来了解外界,同时获取自身所处的某一群体对某件事务的看法。网络舆论的发展,使传统社会舆论的形态受到冲击,新的舆论模式应运而生。网络舆论的定义有广义与侠义两方面。广义定义上的网络舆论认为,只要是使用网络发表的社会舆论即为网络舆论,包括媒体、公众等各式各样的舆论模式;而侠义定义上的网络舆论仅指网上发表的舆论。本研究着眼的网络舆论,采用广义定义。网络的虚拟性让舆论“从众”更易发生。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从众是指作为个人因受群体压力的影响而在知觉、判断、信仰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向一直的一种社会现象。随着网络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不断流行与普及,网络舆论随处可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通过QQ、贴吧、朋友圈等网络平台获取、交流信息。而大学生自我意识薄弱,缺乏稳定的价值观、人生观,同时,他们情感高涨、思维和情感丰富等特点,希望通过各种渠道,特别是网络平台,去表达自己,但往往容易受他人的影响,容易出现从众心理和行为,导致非理性舆论与行为的发生,形成群体本身特有的网络舆论形态。
二、大学生网络舆论从众心理的原因
(一)媒介把关人的信息价值判断趋同化的引导
伊丽莎白诺埃勒诺依曼曾提过关于舆论的一个现象沉默的螺旋。沉默的螺旋现象是指在社会公众想要表达自我观念时,如果发现其观点受到广泛的认同就会提升参与的积极性,进而促使其能够更大胆地表达真实意愿,而一旦遇冷或大多数人反对,就有可能保持沉默。这一规律会使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大,另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小。在这一过程中,网络受众并没有机会接触到网络事件本身,其对事件信息的获取很多时候是靠媒介传达的。媒介把关人成为受众获取信息内容的关键因素,他们对事件信息价值的判断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