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6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0潍坊高一检测)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乞巧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这一节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C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B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D劳动人民对封建压迫的强烈反对)
2(2010广州高一检测)作为实物史料,司母戊大方鼎直接反映的商朝情况包括(A.青铜铸造和农业生产C.青铜铸造和文化艺术B.祭祀礼典和农业生产D.天文历法和祭祀礼典(
3《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句话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A.①②③B.②③④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
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C.①②④D.①③④)
4.某课题组在探究“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搜集了下列信息。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官府依然控制着商业C.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B.隋唐时期为商业服务的柜坊问世D.明清时期出现了商帮
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唐诗中的名句。然而楼兰古国在唐代以前已销声匿迹,留下了千古之谜。楼兰国的兴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A.丝绸之路的开辟C.旅游业的发展B.农耕文化的发达D.战略位置的重要)
6“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以下选项中最早出现上述现象的应该是A.西汉的长安B.唐朝前期的洛阳()D.南宋的临安
C.北宋的开封
7右图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著名画卷《清明上河图》(局部),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②城市功能以军事为主③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写照④
①商业交易受到严格控制
打破坊市界限,城市商业面貌变化大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③④
f8“南海Ⅰ号”是发现于南海北部、沉没于800多年前的宋代木质船,现已出土数千件完整的宋代瓷器,还出土了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专家认为,“南海Ⅰ号”的发现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它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可能包括①海上陶瓷之路的盛况③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A.①②③B.②③④()
②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④制瓷技术的进步C.①③④(D.①②④)
9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农业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