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绩效评估过于主观;(5)忽视绩效面谈和绩效反馈;(6)绩效评估结果没能得到切实的运用。
第二章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绩效管理的一般理论基础一、领会:1、控制论的主要思想、核心问题及诞生标志:控制论是以系统方法为基础的,主要研究复杂系统中的沟通信息流。1948年诺伯特维纳发表了《控制论》,标志着控制论这一新兴学科的诞生。控制论的核心问题是:反馈对系统的控制和稳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系统的基本特征:(1)集合性;(2)层次性;(3)相关性。3、信息论对绩效管理的影响:(1)信息论的基本原理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有助于在绩效管理中形成一种信息优势;(2)绩效管理结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的质量;(3)绩效管理系统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信息反馈,信息反馈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是组织提高员工绩效的重要保证。第二节绩效管理的直接理论基础一、识记:1、工作分析的含义:指全面了解、获取与工作相关的详细信息的过程,是对组织中某个特定职务的工作内容和职务规范的描述和研究过程,即制定职务说明和职务规范的系统过程。2、工作分析对绩效管理的意义:工作分析是绩效管理的基础。(1)职位描述是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的来源;(2)职位的工作关系决定了绩效评估关系;(3)工作岗位的工作特点决定了绩效管理的方式。3、目标管理是管理大师德鲁克1954年提出关倡导的。目标管理的基本特点:(1)强调组织计划的系统性;(2)强调目标制定过程本身的激励性。4、目标设置理论探讨了目标具体性、挑战性和绩效反馈的激励作用。5、激励理论的四种模式:(1)需要激励模式;(2)动机目标激励模式;(3)权衡激励模式;(4)强化激励模式。6、目标一致性理论的基本含义:(1)评估指标与评估系统目标的一致性;(2)评估指标与评估目的的一致性;(3)评估目的与系统目标的一致性。7、组织公平感:是指组织或单位内人们对与个人利益有关的组织制度、政策和措施的公平感受。它包括组织公平的客观状态和组织公平感自身两个层面。二、领会:1、成本收益理论与绩效管理的关系:(指导意义)(1)就员工而言,配合绩效管理与抵触绩效管理均可看做是员工与企业双方博弈时的不同决策,企业依据不同决策给予不同收益,员工能预见到的收益最大化应该是支持绩效管理;(2)就出资者(企业)而言,绩效管理本身所发生的直接成本与机会成本之和应该小于绩效管理所带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