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领导者的案例成功领导人应具备哪些特征
因为采访成功的企业领导人有些困难因此特从网上找了些成功的企业领导人的创业经历作为案例然后对这些案例进行了统计分析归纳出成功的企业领导人所具备的一些特征。
案例一
富士康老总郭台铭的辛勤创业之路
全球杰出晋商领袖获得者鸿海精密集团董事长郭台铭1971年进入台湾复兴航运公司工作1974年成立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资本额30万元生产黑白电视机的旋钮。1985成立美国分公司创立foxco
富士康自有品牌。2001美国《福布斯》forbes’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上位列第198名。2002年入选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亚洲之星”。
1974年24岁的郭台铭和几个朋友在台湾建立一家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一起承接塑料零件订单。鸿海成立不久马上遭遇经济危机原材料价格上涨经营十分困难。合伙的朋友决定放弃但是郭台铭不肯就借钱盘下了这家公司。这就是富士康帝国的开始郭台铭的第一份生意主要从事电视机相关零件的制造。刚刚起步郭台铭就受困于技术难关工厂技术度依赖模具师傅。郭台铭拿着刚刚累积了几十万的资金就开始盘算是否要投资模具工厂。在当时台湾经济大环境已经发生改变。其他不少企业家趁着台湾经济起飞有的炒地皮有的囤积原料都在等价格好时大赚一笔。和所有累积了第一笔不多资金的企业家一样这一笔资金到底是去赚快钱还是去做实业但是郭台铭放弃了后来涨了数倍的土地买卖机会选择投资建厂引进新设备和信赖的员工摸索生产工艺和流
f程。这个过程非常辛苦每天辛苦加班到深夜。以至于创业的前几年郭台铭都在问自己“我的决定是正确的吗”靠着第一批模具机器和和技术积累鸿海开始和台湾前十大制造商有了业务往来开拓了第一批生意。于是郭台铭省吃俭用累积下来的又一批资本金不断被投入到购买更精良的设备上。1984年鸿海从美国引入高级设备整整花掉公司一年收入的十分之一。不仅如此随后的几年相继从瑞士引进高级设备聘请日籍顾问又引进日本的精密机械技术。公司人员不到千人郭台铭就慷慨地大笔资金送员工到海外学习。鸿海前十年的创业完全依靠鸿海“有蟑螂一样的生存能力”。
郭台铭对于自己今天取得的这些成绩并没有满足至今还在一直不断学习不断努力。郭台铭有句名言「真正的英雄早就死在沙场上而不是回来拿奖章的人。」让很多每年授奖的人听了不是滋味。但鸿海内部的人都很清楚郭台铭主要的用意是要提醒已有战功、高高在上的主管不要以物质的收获而满足人生还有更大的战场而奋斗还没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