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间观差异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其时间观也有所不同。有学者指出,在时间取向上,中国人是过去取向,而西方人是未来取向。这种差别还表现在时间的利用方面。中国人在时间利用方面比较随意,灵活性较强,支配时间常常比较随意。而西方人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时间。托夫勒把美国人使用时间方式比喻为“软件时间”式(softwaretime)。他认为,时间对美国人来讲是一条直线,既珍贵又固执。因此美国人使用时间十分精确。3在留学生管理的各项计划和安排中,常出现“另行通知”“报名额满为止”这样的说明。这种我们习以为常的表述对初来乍到的外国学生来讲,常常无所适从,很难理解。另外在制订留学生学习计划时,更改学生课程安排时间的情况也较多。这种时间安排上的不确定性和临时性,确实给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麻烦,也招致了他们对我们工作的不满。2思维方式的差异传统的中国文化思维具有较强的具象性,而西方文化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中国人凡事习惯从整体到具体或局部,而西方人的思维习惯正相反,常从具体或局部到整体。西方人见长于分析和逻辑推理,其思维模式呈线式。而东方人见长于整体式,富有想象和依靠直觉,是一种圆式思维模式,具有明显的笼统性和模糊性。与西方人那种或肯定或否定的精确性言语观不同,中国人偏重迂回、含蓄和笼统式的言语观。这种思维差异在我们的管理中也常有体现。目前,我国的留学生教育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在管理工作中加强预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就显得更加重要。留学生在咨询问题时,通常需要的是具体的、如到底“是什么”“有没有”之类的答复。而有时我们往往只能给出“还说不好”“到时候再说”之类笼统的解释。这些对于不了解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外国人来说,理解和判断的难度可想而知。留学生管理人员实际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工作。在与多种文化背景的人交际和协调工作时,把握好分寸。笼统思维和精确思维的差异,常使我们有时在解释一些工作的具体细节上要花费很多的精力,甚至常有对方事先把细节落实得越具体,可到时更改变化得越多,反而更加被动的情况发生。尽管有时我们也尽力做了协调与解释工作,可仍然招致学生的诸多不满。这些都是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以及受制于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因素的管理制度所带来的问题。另外,作为留学生管理人员,一定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避免用本国语的解释规范作为标准来解释和评价别人的交际行为。1、形象问题“中国留学生”曾经是勤奋、刻苦r